2024年第三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可能性的边界: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为主题。来自欧洲教育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索邦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及教育机构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论坛。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发布《超越地平线: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全球发展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深入思考和前景预测。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致辞并表示,高等教育不仅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支撑作用,也正在被发展迅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和塑造。人工智能拓展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大学治理的边界,使个性化学习、高质量教学和智慧治理的普及成为可能。但人工智能也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该以乐观、开放而谨慎的态度应对,坚守高等教育的伦理边界,在高校中合理地、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它正重塑教育形态、教学模式和科研范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斯蒂法尼亚·贾尼尼表示,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也必须正视并解决人工智能的边界问题。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除了主旨报告,还举行了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围绕“重审AI时代的高等教育:价值、目的和伦理” 、“AI和高等教育治理”、“AI赋能的大学课程、教学与评价”、“AI与人才培养:跨界圆桌论坛”、“AI赋能高等教育的颠覆性创新:构想与实践”等主题展开。
AI与教育的结合日渐加深,不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都开始了了大量的探索,让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与教育能擦出更多的火大,为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